佛學知識

佛像可愛化

 

    最近有聽到一些疑問,對於我們用與專業佛畫團隊合作的可愛化佛像,作為禪修教學的觀想所依一件事情有些看法,這些看法值得討論跟剖析,所以簡單寫一下。

      只要看過這系列佛像的同學一定會發現,這些佛像最大的特點是「臉部可愛、譬如嬰兒」,但此外的身形等各比例,都完全符合傳統。

      不少人不知道的是,藏傳佛法中有一系造像師,習慣將上師、本尊像造的「微胖」,因為這是「福德資糧無闕」的緣起。

      在這樣的前提下,大部分質疑者的問題大概是:

      1.這樣的佛像沒有傳統啊!

      有基本社會科學常識的人就知道,所謂的「傳統」,大都是近代200、300年左右才開始出現的「新潮流」。比如以噶舉派本身來看,「傳統」的造像風格,以第八世司徒仁波切開的噶孜(kardri)派造像為主。

      而第八世司徒仁波切是18世紀的人喔。

      你以為的傳統,其實不過是新興,在真正的歷史上,藝術這種東西本來就是百花爭鳴的。

      2.這樣的佛像違背《造像量度經》的標準!

      (科普一下:《造像量度經》是一部晚期出現的佛經,描述製造佛像的尺寸標準。)

      如果依照這個邏輯,拿《造像量度經》為標準的話,那所有漢傳、南傳的佛像,甚至大部分的藏傳佛教壁畫,都違背了其標準。只有部分尼泊爾地區的佛像是符合其規定的。

      這是因為,佛經本來就有許多「因事制宜」的情況;如果要講經典根據,更有權威性的律典還提過「禁造佛像」咧!

      研究佛經系統是一個專業的學問,隨便拿一部經典來支撐自己狹隘的見解,實在無益。

      Q3.這樣的佛像沒有傳承支持!

      對,藏傳佛法重視傳承,所以我們每一個「童心佛像」要作為修持的所依來建立其禪修系統前,都會經過該法門的傳法上師許可。

      Q4.這樣的佛像不會讓人透過禪修得到成就!

      嗯,照片是位於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塔的多羅像,傳說她曾開口給予阿底峽尊者建議。平心而論,此造像並不符合《造像量度經》的標準,是否能讓人升起信心也見仁見智。

      但為什麼阿底峽尊者以其為所依,可以得到成就,親見多羅呢?
 
      想必問題不是出在佛像,是出在行者吧。

      (註:有另一說,認為與阿底峽尊者對話的並非這尊,而是塔門外側右邊小石房內的一尊。)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