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地藏與不動如來

《黃帝內經》說:「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

未病的時候若能治療當然最好、但如果病人已病怎麼辦呢?

我常在想要怎麼解釋跟介紹地藏菩薩與不動如來的差異:

民俗上一般認為掌管死亡、死後救贖的是「地藏菩薩」,但其實按照正統佛法、特別是藏傳佛法的脈絡來看,主掌超度的則是「不動如來」。

想了一下,我覺得用「預防」+「預防&治療」的組合、最能有效解釋:

一、地藏菩薩:專司「預防」的「上醫」小診所

地藏菩薩的「超度」角色,基本上是來自《地藏菩薩本願經》的描述與宣傳、雖然我對這部經典的真偽有高度質疑,但是我們仍可以嘗試從這部經典來找出脈絡。

若是根據本經中的描述,讀者會發現地藏菩薩「救度亡人」的功效、大多是鎖定在「臨終」與「七七日內」,也就是即將過世(或是過世前的重病期)、一路到過世後七七四十九日為止,《地藏菩薩本願經》(下稱《地藏經》)都有相應的「預防」手段。

這些作法都能夠「預防」亡人掉入苦難。

其實,這部經典不但推崇透過唸《地藏經》與塑造地藏菩薩形象、可以起「預防」之用,佛陀與地藏菩薩還在經中介紹了各種其他的方式、特別是推薦了非常多的「佛名」可以為亡者朗誦,起「預防之用」。

然而,若是針對「已經」落入苦難的人、墮入惡道之人,《地藏經》雖的確也給出了「治療」方案,但是都非常的不明確:缺乏具體的「數字」、「步驟」與「檢驗方式」。

從這個角度看起來,《地藏經》所發展出來的地藏菩薩超渡法,就像是側重「預防」、但缺乏「治療」提案的小診所、「上醫」。

這位「上醫」還提出許多意見:「哎呀如果你要『治療』、那我推薦你某某醫院(佛)ㄚ。」

所以,針對「已經離世超過七七四十九天」的親友,《地藏經》所發展出來的地藏菩薩超渡信仰是缺乏具體方案的。

《地藏經》中關於「預防」的明確經證與關於「治療」的經文內容在留言處喔。

二、不動如來:從「預防」到「治療」都有的「全醫」大醫院

不動如來法門、一向以「超度惡趣」為其功德:比如《拔濟苦難陀羅尼經》是最早記載不動如來咒的經典、該經還記載了滅惡趣王如來咒,而後者正是藏傳佛教流行的「普明大日如來」南門法、學者研究所說《金剛頂經》第二、第三會的主尊,也影響了華人社會現在各民俗信仰光譜中的泛化的超度儀式。

藏傳佛教認為,不動如來超度法門的一切功效、根據的則是《淨一切業障陀羅尼經》,我曾在2016年在上師大寶法王指導下進行翻譯、譯本也曾為近年法王公開領導不動如來法門超度法事時用的譯本。

這本經典超級明確的指出,不動如來在在世、臨終、七七內、七七後任何階段的「預防」和「治療」方式,特別是方法非常具體、明確。

所以,不動如來就像從「預防」到「治療」都全方位提供醫療方案的「大醫院」,一次搞定、一勞永逸。

這就是完整的大醫院、才會也才能提供的服務啊!

預防與治療、一勞而永逸,這就是佛法的「服務業」精神。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