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實在的,佛陀教育我們的精神是愛好和平、慈悲等等的,雖然很多人拿去鄉愿化、但要從原始佛法中找到一個「戰神」的代表,的確不容易。
佛法歷史上來看,我覺得最能代表佛法戰神精神的是「阿育王」,因為他實行了現實與精神兩個層面的戰爭:
首先,他是一個下手狠辣的國君、征服許多地方(當時被稱為黑阿育),後來他將自己信仰的佛法價值觀更普世化、倡導慈悲護生等概念(當時被稱為白阿育)
若從整體佛法來看,有一個代表性的佛、叫做「無能勝旛王如來」,或許就可以代表佛教的戰神吧!
根據經文記載,天人與阿修羅長期處在戰爭之中、有一次天人兵敗如山倒後,求援於佛陀、佛陀就向天王介紹了「無能勝旛王如來」的咒語,讓天王打贏了這場戰爭。
佛陀更在該經典說:「......汝應持是陀羅尼,以雜色綵作囊盛之、繫於旌旗之上,令汝所往之處或與他敵相鬪、相罵、相殺,或與他冤言詞相競,一切之處無不獲勝。」
所以,書寫此「無能勝旛王如來」的咒語、掛在雜色旗上,就能產生戰勝敵人之能量,佛教戰神當之無愧!
其實,這種作法正是藏傳佛教「風馬旗(五色旗)」的源頭:大部分藏傳佛法的五色旗上,就是寫上了「無能勝旛王如來」的咒語後高掛起來,保佑供養人能戰勝各種困難。
我們台灣岡波聖地,則應為 上師大寶法王的指示,在2021年108位朋友的成就下、供養有全台少見的「無能勝旛王如來」石畫像!
如今,我們將依循藏傳佛法傳統,在其後方開闢廣掛風馬的空間,讓參與風馬供養者能戰勝生命內外的各種不順,不論是時運不濟、敵意、小人或困難。
事實上,「天人」與「阿修羅」的譬喻,在《聖典》也出現過:
佛陀曾經向一位很吝嗇的富人說法,富人事後就到底要供養佛陀多好的供品猶豫不決,佛陀看見:當他內心佈施念頭強勢時、天上的天人就得勢,若慳吝的想法強勢時、阿修羅就開始反攻。
可見,任何的「戰勝」,都是由內而外的:
當我們因此而活出勇氣,自然能夠因此戰勝生命內在的不安、外在的障礙,誠如風馬供養文所說:「願風馬上升,增我身威光,增我語口才,增我心樂定,平息病魔障,增長壽福財,懷萬靈度敵,舉勝利大幢,滿足種種願。」
佛法認為,一件事情的成就、一個能力的養成需要許多因緣,密法則具歸納到「外、內、密」的三類因緣,類似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神助。」的因緣組合一般。
供養風馬旗,正是給自己創造「內」的因緣條件,而當解脫教團行者為供養者諷誦風馬供養文和咒語加持時、則創造了「密」的條件,讓供養者能戰勝各種限制、創造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