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閻羅王與佛教的不解之緣

 

重陽時分,傳統上是祭祀先祖的時候,那麼根據佛法的觀念、祖先在哪裡呢?是住在那面牌位裡或是骨灰罈裡嗎?
華人概念中有「陰曹地府」,其實佛教中、也有類似的概念喔!
佛法的很多觀念,是受到印度文化與神話故事的影響,特別是佛教對於冥界的理解更是如此。
《吠陀》文化早期、居於主流的印度神話大多認為,人死後若是沒有什麼特典或是修行、會前往南方世界的「鬼城」,鬼城的主宰是「閻魔」(Yama),傳說是人世間第一個死去之人、成為鬼界的領袖。
這邊有一個小插曲:大家都知道,吠陀文化就傳承了輪迴轉世、種姓階級的觀念,那這種觀念跟「人死後住鬼城」不是相矛盾的嗎?


其實,《吠陀》本身並不是一個很完整、有主體的思想體系,這一系列文獻(主要是四部《吠陀》)是橫跨蠻長一段時間,漸漸構成的體系,不同時代所側重的觀點與角度不一樣:
除了上述有些主張輪迴轉世、有些主張死後前往鬼城之外,在諸如祭祀方式、修行手段等差異上,也一直有各類不同的觀點存在。
這些百花齊放的吠陀文化,是到了將近後期才達成了「吠陀天啓,祭祀萬能。」的公約數。


扯遠了,剛剛提到人死後會前往為在南方的「鬼城」(這可能跟婆羅門文化圈當時主要在北印有關,產生北方歸人、南方歸鬼的一種判斷),而這個鬼城的城主就是「閻摩」、也就是後世所稱的「閻羅王」。
又題外話,「閻羅」是「閻魔羅遮」(Yama Raja)的縮寫,亦即「Yama王」,所以如果很較真、「閻羅王」就會變成「閻魔王王」。
我們從這裡不難看出,這個鬼城與華人概念中的「陰曹地府」很接近、其領袖也是「閻羅」。
然而,這樣的論述,在佛法中開始出現轉變:佛法明確地將「地獄」跟「餓鬼」分成兩種不同的種族,又加上自業自得的主張,讓地獄成為一個「自我受苦」的存在,不一定是有外來獄卒折磨受苦的地方。
當然,佛法並非認為、我們所有的離世「親族」都會到「地獄」或「餓鬼」中:恰好相反的是,佛法認為眾生離世後的「轉世」時會輪迴,有可能進到任何一種生命體(地獄、餓鬼、畜生、人、天、阿修羅)中,而只有當身為「餓鬼」中、不住在鬼城的「入處餓鬼」,才會需要祭祀。


所以,根據佛法的觀念,為離世先祖最好的照顧,並不是祭拜他們、而是超度他們。
「超度」一詞很常見,但是其真正的意涵是「一勞永逸」、也就是讓我們的親族「直接離開苦難」,不用再經歷苦痛,此即「超度」。
超度、而非祭祀,才是為離世親友最好的祝福:https://bit.ly/3feAhEc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