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中,要談的是「戒律」。包含個人的戒條以及僧團的羯摩,也正是這兩者構成了當時的僧團。也就是當時的僧團,逐步使佛教發展、流傳至今日。
戒律的條文即是「波羅提木叉」,也就是「別解脫」的意思;「木叉」是解脫(mokṣa)、「波羅提」是各自的(Prati)意思;所謂的別解脫是指個人的解脫,也就是我的戒律是我解脫,我沒有想要干涉他人,所以也不要來干涉我。
而從這個語意來看,就可以知道《梵網經》這種、將大乘菩薩戒講成波羅提木叉的經典、顯然是偽經。波羅提木叉是別解脫戒、別解脫戒就是小乘戒,一個大乘的經典,竟然將大乘菩薩戒稱為小乘戒,這不荒謬嗎?由此可以推斷這很明顯就是偽經,那些造經的人不懂梵語、看到這個名字很酷就把它拿過來,造成了這種錯誤。
再來有兩個問題,在家人可不可以看出家人的戒律?
可以看、這是絕對可以的。因為在《阿含經》裡就記載了很多佛對在家人說出家人的戒律;早期有一些聖者、包括像維摩詰,他們是在家人可是他們持出家戒。要是他們不能看出家戒的話,怎麼知道如何持?
所以在家人是絕對可以看出家戒的,這是按照印度的記載。
・那戒律主要是講什麼?
第一個是戒條。波羅提木叉告訴你,關於你這個人什麼事不能做、什麼事可以做。
第二個是權限的授與。有些事情雖然理論上不能做,但是某些場合必須進行的時候,僧團要授權給你權力的程序,也就是授權儀式—「羯磨」(karma)。諸如,一天你要遠行、長達七天的時間沒有待在僧團,因此要跟僧團稟報。透過「羯磨」的儀式,僧團會授權給你遠行的權力。
《百一羯磨》這部著作,完整紀錄了各種需求的羯磨。裡面共有110種羯磨,也就是110種羯磨過程;110種不同的要求所要進行的授權儀式。諸如,男眾出家人要去向女眾出家人說法,必須要經過僧團授權,不然不可以去;出家人去向女眾在家人說法,也必須經過僧團授權;另外,如果我要幫人授沙彌戒、比丘戒,也是要經過僧團授權。所有的授權都稱之為羯磨。
各種羯磨當中,複雜程度有其分別。有的事務需要進行大量的羯磨、有的一個就夠了。
例如:如果你是出家人、下午要出門,只要對另一個比丘,講兩次就可以了,這樣叫做對羯。
又例如,經典裡最重要的是白四羯磨,就是講三次;一白三羯磨,就是要先講一次公告,然後講三次內容。比方說,我今天要傳戒、你們是僧團,我們要為這件事情進行羯磨,如果你們答應的話就不要講話,這就是先公告;然後就問三次:「可不可以傳戒給他」,如果三次都沒講話,他就得到戒體。
所以出家人的戒體是來自於僧團,這樣的過程就稱之為羯磨。
日後的學者,對佛陀以如此特性設立僧團進行過研究。這種特性、其實來自於佛陀的家庭背景。淨飯王的家族並不是君主獨裁制、他們是共和制,他們國家的首領是貴族之間選出來的。因此佛陀已經習慣選舉這件事,因此將這習慣帶到僧團。
波羅提木叉跟犍度部、也就是羯磨法,構成了戒律的根本;波羅提木叉是規範個人的戒條,犍度部是團體中的授權儀式。而這兩項制度之間,還有著一項關係串連:淨化戒律。
除了透過「羯摩」受戒、讓人加入僧團;僧團中的成員還必須定期透過一定的儀式,淨化戒律,這項儀式也是羯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