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錯是相對的、沒有絕對,所以討論到底事實是如何都只會是講講而已,我只想就我對佛教的一點點了解來說點什麼。
我們知道佛教大致上可以分成強調出世的聲聞乘和強調入世的大乘兩系,前期正值所謂的「沙門思潮」:此時出家人的定位就是透過聞思修來追求解脫、住持佛教,大師佛陀甚至也曾明確地反對出家人參與世間事,認為那是無有是處的。
後期的大乘佛教強調入世,這正好給許多有心之人加上了「僧侶不離世間」、「出世仍有慈悲」等言語,但如果對佛教有些了解就會知道大乘的主角從僧侶轉換成了白衣,也就是在家人,不但在各大經典中與佛對話的弟子從阿羅漢全部換成了現在家相的菩薩,尤其是在文殊一系的經典中對於出家的避世態度更是多有批判。
基於佛「以戒為師」的遺教、我們可以得知不管在大小二乘的哪個階段,印度佛教對於出家眾的要求就是持戒離世,要一面出家一面入世某種層度上就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如果硬要一面出家一面入世,那其實只是在利用大眾對出家人的恭敬來餵養自己的五毒、更是把佛教逼入一種強大的危機:中國歷史上的三武一宗共四次滅佛事件,哪次不是僧眾引火自焚的呢?
最後,佛是怎麼建議作為典範的僧伽們呢?
和樂無諍,正法久住。
口口聲聲拿報應恐嚇他人者,早已違背了大乘的理念:會覺得某個團體可憐而流淚、其他對象可恨而憤怒,這早已沒有大乘最為強調對親、對敵都應平等的「捨」,只不過是世間人自以為的正義而已,更是違背了如來慈悲無諍的精神。
正是因為這精神,我們才能挺過一次次不管是在印度、藏地、中國或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法難,從不反擊,而被世界公認為最佳宗教的嗎?
總的來說,身為佛教徒,要嘛就學習聲聞乘的不問世事兩邊都不管、要嘛就學習大乘平等慈悲地兩邊都關懷,有分別的愛親罵敵只不過是煩惱而已。
中觀告訴了我們沒有絕對的對錯,為了主觀的認知而勾起了世間對佛教的批判,相信不是如來樂見的。
不是要挑起對立,只希望大家都能更加明白佛是怎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