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修行聖地,要供什麼佛呢?

 

我們正在建立的台灣岡波聖地、是全球第一做全華語的閉關中心、其原型為第一世大寶法王在西藏建立的岡波聖地,那是第一世法王的修行之地
我的上師大寶法王,將「岡波」一名賜給此地、即是對此地作為修行之地的祝福。
法王曾說:「杜松虔巴(第一世法王)廣大的佛行事業當中,最主要的一個事業,就是興建了三大祖庭,奠定了實修噶瑪岡倉教法的基礎。

 

「依據第六世夏瑪卻吉望秋的《岡波乃朗誌》當中提到:『岡波巴如繁星眾多的弟子當中,他一再對杜松虔巴說:
『我對你的期待最高,傳承就託付給你了;如果你到岡波雪山修行,徒眾就會遍布衛康藏三地。』同時、恭促阿闍黎也說了類似的預言。』
「在這個授記之下,杜松虔巴(第一世法王)前往了康區,在岡波聖地實修,得到了殊勝成就,現證法性真實義,之後攝受具備證悟的弟子,初建祖庭,往後陸續再建立噶瑪寺和楚布寺等等。
「杜松虔巴圓寂後,噶瑪巴希恢復由杜松虔巴建立的上、中、下三個祖庭,廣大守護、弘揚其教法。
「岡波聖地是杜松虔巴建立的第一個寺院,所以在當中安立的是燃燈佛像,在噶瑪寺安立彌勒佛,楚布寺安立大悲閻浮嚴佛像。
「現在我們說的『噶瑪噶舉』這個名稱,應該就是由噶瑪巴希或者他之後開始的。」

 

可見,第一世大寶法王建立了三大祖庭寺院:先建立了岡波聖地、再建立了噶瑪寺、最後建立楚布寺。
這三座寺院中主供的佛像,則是所謂的「三世佛」:過去佛的代表「燃燈佛」、現在佛的代表「釋迦牟尼佛」和未來佛的代表「彌勒佛」。
有趣的是,三大祖庭對應的佛像排序、並不是按照順序的:理論上來看,第一座建立的寺院(岡波聖地)應該供養過去佛(燃燈佛)、第二座建立的寺院(噶瑪寺)應該供養現在佛(釋迦牟尼佛)、第三座建立的寺院應該供養未來佛(彌勒佛)。


但是,這三座寺院供養的佛像、則是:
第一座寺院(岡波聖地)供養過去佛(燃燈佛)
第二座寺院(噶瑪寺)供養未來佛(彌勒佛)
第三座寺院(楚布寺)供養現在佛(釋迦佛)
這樣的安排看似難以理解,但其實充滿了深意、更可見第一世法王的神通:
他為首的歷代大寶法王,修行時都會住在岡波雪山、主要弘法時在楚布寺,這對應的正是釋迦牟尼佛的修行歷程:
釋迦牟尼佛過去是在燃燈佛的教導下發心修行、最後成佛。
所以燃燈佛代表的是修行、供養燃燈佛的岡波聖地就是修行之地;釋迦佛代表的是弘法、供養釋迦佛的楚布寺則是弘法之地。


那麼,彌勒佛代表什麼呢?彌勒佛對釋迦佛來說,代表傳承,因為彌勒佛是繼釋迦牟尼佛後下一尊佛:
這個預言尤其驚人,因為第十世大寶法王時代、法王為首的噶舉大師們遭受來自蒙古的政治迫害,噶瑪噶舉派幾乎傾覆。
當時唯一將噶瑪噶舉派法脈傳承下去的,是隸屬噶瑪寺的首席轉世:大司徒仁波切,他後來建立的八蚌寺更是噶舉派、乃至整個藏傳佛教在東藏地區的重要祖庭。


可見,噶瑪寺代表的弘法之地、最驚人的是,第一世法王早就將此寺院安排為傳承之寺、因此供有彌勒佛,歷代大司徒仁波切也因此脈絡、被尊稱為「彌勒怙主」。
所以,岡波雪山、楚布寺、噶瑪寺,各自代表修行之地、弘法之地與傳承之地,因此供養燃燈佛、釋迦佛與彌勒佛。
不過,文獻記載,西藏岡波聖地主建築中供養的是燃燈佛、上次我去看的時候,裡面供的是宗喀巴大師像(岡波聖地在18世紀後因歷史因素而歸屬格魯派)。


然而,這最造像在許多細節上都不太符合典型的宗喀巴大師造像,有趣的是宗喀巴大師的手印與部分燃燈佛手印造像一致⋯⋯
因此,我當時強烈懷疑這尊宗喀巴大師其實是直接將燃燈佛的原型,加上帽子、兩側的裝飾與袈裟改造而成,如照片中的形象。
當然,這一點我沒機會考證完整、畢竟也不好意思爬上去脫人家帽子;但是、燃燈佛作為「發心修行」的精神象徵,呈現了岡波聖地的特點。
這樣講下來,我們台灣岡波聖地未來主建築完成後、主要供養的佛像為何、應該也就不消多說了吧。


岡波聖地,不是一座一般的寺院、是一座以修行佛教的理論與禪修為主,特別是密法與大手印等的禪修方式和文化為主的道場。
而護持一座修行聖地功德極大、意義深遠,密勒日巴尊者曾說,山上禪修之人與山下護持之人、共結成佛之緣。
西藏岡波聖地的護持者袞巴瓦、更因為他護持岡波聖地的福德,轉世為財富無虞的蒙古大汗、更重要的是他的上師也因此不捨棄他,為了他再入輪迴。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