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度母迎聖母共為三寶輔

 
我們這次推動的「度母迎聖母共為三寶輔」計劃,是藏傳佛法與台灣民俗信仰互動的重要里程碑:
 
其實,藏傳佛教在西藏本土,一直是非常積極與民俗信仰互動的。
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蓮花生大士建立西藏的第一座寺院並為其開光時,大修煙供、成就「世界煙供日」。


煙供(Sang),是早在佛法傳入西藏以前、就非常流行的西藏民俗信仰,本來是象雄苯波文化,在迎請大神降臨時所會獻上的供品,古典記載那能淨化大神降臨的時的氣氛、讓其愉悅。
所以,煙供是藏族的神明們最習慣的祭拜方式,佛教進入藏地後、也就融合了這種方式,成為藏傳佛教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據說,佛教剛剛開始傳入西藏時、遇到本地部分神明極大的反抗,因此,蓮花生大士從印度來到西藏,一位一位神明去溝通:有的透過激烈的鬥爭才平息、有的透過軟性的對話而理解,這些神明最後都與佛教結緣,「不一定」完全信仰佛法、但至少能接受與做朋友。
 

蓮花生大士與所有的西藏本地神明都結盟之後,並沒有強迫他們接受佛教的供養方式,相反地,他在建立了桑耶寺之後,修的第一場法就是煙供:
藏傳佛教第一座寺院建立的那天,也就成為了世界煙供日。

我去年曾聽過一位前輩說:「佛教文化是一種軟性的紐帶,將不同世界觀、文化民族的人繫在一起。」誠然是言,我覺得這也是佛法的魅力所在。

 

鑑古應知今:那麼,藏傳佛法有開始與台灣的民俗文化互動嗎?
藏傳佛法來到台灣這塊土地,比較知名並有正當性的的第一代人士、無疑應該是章嘉呼圖克圖,這是與達賴喇嘛並列藏傳佛教統領前後二藏、內外二蒙共四大政教領袖之一,他還出任了中國佛教會來台後第一任理事長。
可惜大師來台不到10年即離世,並沒有與本土的民間信仰有太多的互動。

 

從此之後,藏傳佛法在台灣經過了幾個階段的發展:戒嚴時期主要由直接或間接師從藏族上師的漢人弘法、解嚴後開始有更多藏族上師來台,或是建立中心、或是舉辦法會。
不可否認的,這一波波的藏傳佛法浪潮中,最為積極並有效與本地社會互動、甚至產生結合與質變的,大都是由漢族上師主持的藏傳佛法團體;我覺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台灣推動免費臨終助念利人無數的諾那華藏精舍。
然而,若談到與「民俗信仰」的互動、特別是制度性互動,則寥寥可數到幾乎不可見:

 

雖然或多或少,有聽過某些中心自己了塑造自己獨有的民俗神像,或是有仁波切將藏傳佛法的金剛舞文化以遶境的形式呈現,與其寺院所在地的宮廟互動;然而這都只是一種「接觸」、離互動甚有距離,遑論這還只是「個案」。
其實,早在50年前就有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藏族人士,與台灣的媽祖信仰總本山北港朝天宮接觸:

 

西藏流亡政府的軍事領袖嘉瑪倉・桑佩將軍,就曾於1971年前後向朝天宮致獻「恩敷宇宙」匾額一面,以表對媽祖慈悲精神之崇敬。
我們這次「度母迎聖母共為三寶輔」的計劃,是否能在前人「接觸」的基礎之下、成就「互動」的緣起,為藏傳佛法在台灣與民俗信仰的緣起開創新篇章?Who knows?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