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佛陀太遠了、我又看不懂佛經,不如來通靈好了。

 

標題雖然好笑,但是卻是許多人、甚至許多法師心中的事實。
我想關注的是常律法師系列言論背後的一個普遍現象:
佛法如果不與民俗信仰對話,就會失去「民俗免疫力」(這是我對這種事件的稱呼。)

 

我以前出過家,大部分人剛出家時,都對佛陀正法,諸如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等觀念有深度的信任與熱忱,覺得這就是照世之明燈、解脫之津梁,聽到「大丈夫」、「法王」、「覺皇」這些詞彙的時候,我們總是會熱血沸騰、感動不已,發願要為「佛門龍象」。
 

然而,時間這把殺豬刀、不會饒過圓頂人,當自己的佛行事業、身體健康開始遇到些困頓,甚或自己感到迷惘時、對因果規律開始動搖時,又無法在經論中、生活中找到滿足時⋯⋯
「通靈」這件事情,就像毒品一樣在向你招手。


原本,只是想先問自己適合什麼法門、接下來就會問哪個菩薩有緣、接下來就會問寺院該蓋在哪裡、接下來就會問哪個人是自己的傳人,滑坡效應因此發生。
其實最殘酷的是,這往往發生在「最強調不要迷信」起家的佛教團體中:近一世紀以來,受到「人間佛教」與西方「人本主義」科學觀的影響,許多佛教團體開始只關注「佛教對人現世的幫助」,卻忽略這些人類科學知識所未及之處,以致不談鬼神、不談靈異。

 

如果這樣的教團有一個克里斯瑪型領袖存在、則大家心仍能寄託在他身上,如果沒有這樣的領袖、或領袖已離去,教團弟子們又缺乏與佛教經論深度連結的智識,漸漸就會產生強烈的漂泊感與不安定感,訴求依託、訴求安定的渴求,在心中漸漸震顫著、越來越強烈。
 

最可怕的是,因為前面那一系列的框架,他們對「鬼神」、「靈異」的問題,毫無認識、也毫無抵抗力,在這方面的經驗遠不及一個鄉村宮廟的師公。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不難發現許多「問事」老師那裡,都不乏有出身在大道場的法師會偷偷來問事。
不得不說,這也是為什麼我特別熱衷於藏傳佛法的原因:藏傳佛法跟民俗信仰互動爆炸多,基於其以藏文化為底蘊、加上密宗的修行理論的影響,所以有強大的「民俗免疫力」,甚至有反過來能夠將民俗信仰者吸引至藏傳佛法內部學習的體質。

 

缺乏民俗免疫力會變成什麼樣子?
淨空法師也是這樣:他有一段時間也是相信通靈與乩童、甚至通靈跟他說愛因斯坦去了核爆地獄,他也相信了。
常律法師在這裡面對於他所通靈的「菩薩」告知他「台灣佛教沒有一個法師往生了」,他也信了:你會發現,這群人的特點在於,他們「無法判斷到底這個通靈的對象是誰」、是否真的是「菩薩」,這是源自他們沒有民俗抵抗力,因為他們既沒有相關智識(經論層面上)、沒有解決方案(密宗才有)、也沒有足夠的經驗(師公們還比較有。)

 

我所謂的相關智識與解決方式是什麼?比如《大毗婆沙論》云:「......答:『彼於趣愚實不能辯,以自高故、說:『我生天。』如今富人向僕隸邊自稱高貴,彼亦如是。」說的就是鬼神、通靈的對象,是會「說謊」的。
另外,密宗的《妙臂菩薩請問經》則提到了降神通靈的方法,更提到了驗證細節:「⋯⋯復次,鉢天(靈體)自身來下、當有證驗可知:彼天作童子相、兩目圓瑩,於黑睛外微有赤色,面首端正、顏容熙怡、視物不瞬無出入息,有意氣大人之相。若如是者,是真鉢天來下。
「若是障魔來下者,其狀亦如童子、無出入息,顏容醜惡、眼圓多赤,作瞋怒相張口怖畏;若覩是相,當知是魔、羅剎及龍、潛行鬼類,既審知已,速須作法除遣。」
還具體提到了解決方案:「......讀誦《吉祥伽陀》或《大力明王經》及《三摩惹經》及《穢跡忿怒明王真言》乃至大乘諸陀羅尼而發遣之。」


藏傳佛法以此為基礎,也有許多「降神」通靈的法事:不但吸收了藏地本土的神靈(比如乃瓊),並定期諮詢他的意見:這種密集的民俗接觸與完整的詮釋、發展出強大的民俗免疫力,而這種免疫力更強化了佛學家的正直性:尊者達賴喇嘛就說過很多故事,談到一些格西在某神降靈的時候,拿著一些佛法上的艱澀問題去詢問對方後,對方答不出來、就被格西痛罵的故事。
你覺得,在這種脈絡之下,有可能出現龍樹菩薩清楚說往生淨土是「易行」、結果因為一個通靈的扯淡,就無條件信任對方的話語、直接說:「好喔菩薩說得對、往生超難der」嗎?


當然,有可能常律法師的想法更惡劣,是直接想要用這種論述來捆綁信徒,要大家做義工,跟中世紀的贖罪券邏輯相似,那就更缺德了。
總之,無論如何,整個論調都是很荒誕的:你相信一個通靈的勝過祖師就很荒誕了、但還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相信到要否定一切、洗腦信眾......
你的水準也真的太差了。


所以咧,我公開(認真)提出邀請,單獨會會常律法師的那位「菩薩」降靈,畢竟自己還有點佛學智識、密法技巧與民俗經驗,要讓他乖乖就範不會是難事。
最後:
往生淨土,並非難事。
往生淨土,並非難事。
往生淨土,並非難事。
強調三次,這是龍樹菩薩在〈易行品〉中所說,不要被什麼孤魂野鬼給糊弄了。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