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安樂死

 

「安樂死」的確是個值得探討的議題,在此請先簡單瞭解一下:佛法著重的不是「道德教條的自殺錯誤與否」,而是「自殺或安樂死之後呢?」漫長的輪迴中,我們不只死過一次,但作為佛弟子、我們有能力與責任,讓自己死後,不會更慘。

站在這個立場,佛法在意的是:死後會過得如何?根據原始佛法的觀點,人死後、一般情況下會轉世,而只要有轉世、就會有生死、就會有無盡的痛苦。所以,原始佛法在意的,是如何「不要再轉世」。只要能夠不轉世、那就算你選擇自殺,佛陀也不會過度苛責你。

 

《雜阿含第1265經》中就記載,一位名為「跋迦梨」的比丘,因為身體苦痛不堪、想要自殺,佛陀在確定他已經證悟、自殺後不會再轉世後,就說:「若於彼身不起貪慾,是則善終,後世亦善......跋迦梨善男子不住識神,以刀自殺。」

釐清佛法的價值觀是「務實主義」而不是「教條主義」,才能真正離佛法更近一點。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