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深且廣:大乘念佛法門特色

前一篇文章中,我們提到「念佛」的概念既存在原始佛法中,而大乘佛法中「念佛」則是特別屬於易行道、令菩薩轉世間持續修行者。

那麼,大乘佛法的念佛法門相較於原始佛法、有怎樣的特色?

1. 廣度:由此世延伸到「十方世界」。
首先、原始佛法的念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或是過去世的七佛,都是屬於「此世界」的佛。大乘時代所說的佛,在「空間維度」上拉寬了:不但是這個世界的佛,還可以憶念十方世界的十方佛,甚至可以選擇自己的去處、而決定自己要憶念哪一尊佛(想去東方世界就憶念東方的佛,依此類推。)
〈十住毗婆沙論・易行品〉中就說:「我禮是諸佛,今現在十方,其有稱名者,即得不退轉。」
 
2. 深度: 

原始佛法時的念佛、主要是念佛的「十種名號」背後所對應的十種功德。
然而、此處的念佛,範圍放大了:不但可以憶念佛本身的十種名號與十種功德,還可以憶念該佛的法、願力、世界、壽命、光明、弟子等等,〈易行品〉中提到:「東方去此,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無憂........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是佛名能信受者,即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段落,就是在描述這個過程。

於是,透過前幾篇文章、我們陸續了解幾個概念:
(一)小乘佛法在轉世論中,指出了「死相」與「臨終念頭」的影響。
(二)大乘佛法「不止於一世、再再利他」的精神,針對轉世有特別的念佛法門。
(三)大乘佛法的念佛法門在念其「所在的空間」與念其「所屬的國土、願力等」皆比原始佛法的念佛有更大的幅度。

然而,「念佛」與「唸佛」有怎樣的差別?念佛又帶來怎樣的效益、對個人又有怎樣的差別?我們下一篇文章會進行總結的探討。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