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在世時的主要活動區域,位在現今北印度內陸地區的摩羯陀國,這個國家古代屬於中天竺地區。
這一地區中,孕育了許多偉大的思想家與禪修家。許多大師透過禪修的力量,開創了各自的一脈法門。
・摩羯陀國為何會聚集優秀的宗教家?國王的宗教立場。
當時印度的兩大強國「摩羯陀」和「拘尸那羅」。這兩國的國王都不是正統的亞利安人,而是屬於當地的民族。他們立場上沒有義務捍衛婆羅門教系統,乃至於某種程度上會去反對婆羅門教。因為他們不是婆羅門教的既得利益者,儘管他們不會和婆羅門教起衝突,但通常選擇支持其他宗教。
這兩國支持很多反婆羅門教的系統、同時也是沙門主義的最大支持者,沙門主義也因為他們的支持而日漸鼎盛。
・頻毘娑羅王
摩羯陀國的一代賢王、頻毘娑羅王在佛教和耆那教的歷史中都很有名。由此可知,他們不只是支持佛教,也支持其他反婆羅門教的系統。
頻毘娑羅王在因緣際會下,第一次見到離開宮城、尋求解脫而尚未覺悟的釋迦牟尼佛時,當下就斷定他是貴族。他有意願將國土分封給佛陀,但被拒絕。佛陀堅持自己修行的道路。於是頻毘娑羅王請求佛陀在悟道時,一定要來回來度化自己。
・佛陀證悟的兩位導師:阿羅邏迦羅摩、鬱陀迦羅摩子
佛悟道前最主要的兩位老師是阿羅邏迦羅摩修「無所有處定」的禪定,以及鬱陀迦羅摩子修「非想非非想處定」的禪定。但這都只是以禪定而心寂靜,並不能說已得真理。
禪定是心理上心的鍛鍊,但是真理是以智慧得來的。釋迦牟尼佛認為,只依他們的修定主義方法,並不能解脫,所以離開他們。
而根據藏傳佛法史料記載,佛向第一位老師學「止」,向第二位老師學「觀」,但沒有告訴你是在哪裡修學的。目前更有根據的是南傳島史的一些紀錄,其可信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