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從正統藏傳佛法密教看電影《咒》(1)

 

 
「你叫什麼名!?」、「大黑佛母真的存在嗎?」從正統藏傳佛法密教看電影《咒》細項釐清
先破題,黑母源自印度教性力派。

我作為一個藏傳佛法和密教的實踐者與傳播者,看了《咒》之後有些感想與覺得值得釐清的東西,分成三篇跟大家分享。

這篇是各種細項的釐清篇。

一、密宗真的有大黑佛母嗎?
沒有、也有。

藏傳密宗裡面,有一個名為「摩訶迦利(Mahakali)」的兇猛女性神祇,若直接翻譯可翻譯為「大黑」、一般在藏傳佛教中以「吉祥天女(Palden Lhamo)」的名字為人所周知。

不少人認為這就是大黑佛母的原型,但其實不然、這樣的認知是去脈絡化的,細節如後述。

不過,大黑佛母的造像的確明顯參考藏傳佛教,包括繪製風格、頭飾和隧道中得一些法器等,但也只有這與藏傳佛教有形式上的參考與再創作。

其次,印度教裡面,則有「黑母/時母」信仰,細節可看:
https://reurl.cc/ZrLnog

這兩位、特別是後面這位,都在名字上與形態上,很接近本電影所描述的「大黑佛母」,但「大黑佛母」本身並不存在於現今可見之信仰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電影中所描述的「神明源流」,看起來應該是:

南印度—滇密(阿利僧派)—福建—台灣陳家

滇密,是一個流傳在雲南的密宗系統、現在已經消失。

不過,這個佛母(女鬼)的信仰源頭、與南印度流行的「時母崇拜」有非常明確的關係。
(其實,梵語裡面的Kālī同時可翻譯為「黑母」、也可以翻譯為「時母」,本文為了避免混淆此神與電影中的「大黑佛母」、所以稱其為「時母」。)

細節除了可以看上面的連結外,其手印象徵的、就是反對北印度宗教霸權的表現,容我後述。

 

二、大黑佛母是「佛」嗎?
不是。

「佛母」一詞對應「佛父」,是密宗裡面的特定流派「無上密」的用詞:無上密習慣將心的覺悟本質(佛)分成智慧與靈活的兩個面向、依序將其稱為「佛母」和「佛父」,再透過視覺可見之藝術、詩讚等方式來呈現。

或許是經過長期的翻譯約定俗成、特別是在清末民初時代,「佛」一詞被大量濫用:「佛爺」、「活佛」等用詞都在當時出現,所以也開始了將女性神明稱為「佛母」的習慣。

比如我們 度母之家的幾個女性菩薩,也習慣稱之為孔雀佛母、摩利支佛母等(不過他們很溫和啦跟這個不一樣。)

「佛」在佛法的術語中、意指覺悟者,因此他們有高度超然的理智與智慧,沒有太強烈的個人喜惡與情緒;顯而易見,黑母(下稱大黑佛母之代稱)並非如此。

 

三、黑母是邪神嗎?
很難說。

所謂的「邪惡」是很主觀的:如果這個神對你言聽計從、卻為了你好而會無限的傷害別人,作為既得利益者的你會覺得她「邪」嗎?

《咒》中黑母對陳家、特別是對女主角明顯有這樣的傾象:她基本上沒有攻擊她(嚇到不算),但是攻擊所有阻礙她與黑母連結的對象。

一般來說,宗教工作者判斷一個鬼神是否「邪」,並非從其能力、或接受的供品來看,而是從他的「判斷能力」、也就是道德觀來看。

如果一個鬼神、能力雖然強大,但是沒有基本的「判斷能力」,非常情緒化的用「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來看待問題,這一般就是「邪神」。

其實,鬼神「非常需要」心理諮商、特別是能力越強大的鬼神越需要,他們很多時候跟人類的某些時段一樣、處在「愚蒙」時期,所以需要教育跟鼓勵,他們才會有所啟發與改變。

這就是為什麼,佛經上有大量記載,鬼神向佛陀求教的故事。

「黑母」特別讓我想到一個名叫「訶利帝」的女鬼的故事:佛陀時代曾有個女鬼名叫「訶利帝」、共有五百個孩子,他天生註定必須殺害人間的嬰兒作為食物。

後來,佛陀應人拜託介入,就施展神力將她最小的兒子藏起來,訶利帝遍巡世界都找不到孩子、最後只好來求佛陀指點,佛陀質問他:「你連失去一個孩子都這麼緊張、何況那些被你獵殺之獨生子女的父母?」

訶利帝後悔不已、但他的天命註定了他只能獵殺孩童為食(講白了:他是肉食動物。)所以佛陀祝福他,改變他的飲食習慣、讓他能夠重新生活。

(對了,據說「訶利帝」過去世曾被王城中的群眾拋棄、所以心懷怨氣,後來她追殺的嬰孩、就是與這些人有關的。)

 

這個故事其實傳達了兩個訊息:

a.鬼神需要、也可以被教化,他們與人的關係是「互馴」的。

其實,我認為這才是《咒》這部電影中一直被忽略的一個悲傷面向,但是我會在下文再談這個切點。

b.鬼神有可能「天生」需要某種東西才能溫飽(比如新鮮的血肉)

這一點無關他的性格好壞,這是他的「天命」,如果我們能接受貓咪是肉食動物、也應理解有些鬼他「天生」就是肉食動物。

這一點就延伸出了下一個問題:

四、黑母的祭品為什麼這麼恐怖?

這一題其實就與上述一般:這一方面雖然是她的天生基因所致,但更重要的是:

其實、天生基因對她的殘暴性格之影響、往往不至於這麼強烈(比如可能是需要血肉、但不會一定需要人的)會搞到這麼嚴重,往往是「人養壞的」。

如上述,「互馴」是一個重要但被忽略的脈絡、我雖然是要在下一文才要介紹,但這裡可以略書一二:

《咒》裡面談到,黑母信仰的源頭、是雲南地區的滇密法師維生的手段,是「惡意」之神。

我認為,黑母變成「惡意之神」、並非她的本意,而是滇密法師把她養壞的:他們故意用猛烈血腥的供品來祭祀她、強化她的暴戾之氣,讓她為他們所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咒》中主張「黑母」的信仰本身是「禍福相倚,死生有名。」也就是說,她對你的保佑與對你的詛咒是一體兩面的。

但是,世世代代祭拜黑母的陳家、有真的得到什麼「福」嗎?其實沒有吧。

他們終生躲在山裡面,物質條件跟精神狀態都說不上是什麼大富大貴,甚至還滿破敗的。

這其實彰顯的是,他們家族的磁場一直維持在「很糟」的情況,這與華人觀念中、認為只要是符師、必先發「孤、夭、貧」的誓言一致。

簡單來說,陳家祖先從黑母得到的「福」,是讓他們有強大的鬥法、咒詛的能力,但這是他們選擇而養成的:

雲南地區一向巫術橫行(其實閩南地區也是),陳家的祖先或許為了強化他們的「鬥法」能力,故意劍走偏鋒強化黑母的暴戾之氣、讓他們因此能夠鬥法制勝,但這最後導致黑母必須吃超級重口味的血肉才會爽。

黑母的「惡意」,是被陳家祖先「蓄意」放大與養出來的,這一點可以從上面我介紹「時母」的連結中可以看到:

時母(卡莉女神)信仰中超級無敵多血腥場面、口味也很重,但在南印度極為流行、而且也沒有因為口味重而被視為惡意之神,反而被許多人視為幸福之神、得到庇佑。

也就是說,「神」的屬性、某方面來看是被人所刻意煉出來的。

 

相對於源自滇密之陳家的故事,藏傳佛法密宗、藏密的創始人「蓮花生大士」的作風就截然相反:

蓮花生大士(下稱:蓮師)是巴基斯坦人,在印度學習佛法過程中、同時非常擅於咒術,他打爆了一大堆比黑母還強很多的地方鬼神,後來受當時的西藏國王之邀請,進入西藏。

西藏本來有超級無敵多地區性的暴戾鬼神(都比黑母強的),狂妄到當時西藏國王想要建立佛寺、他們卻因為反對佛教就一直搞破壞,每天晚上都會拆掉當天白天的建築進度,讓大家做白工。

國王因此邀請咒術名聞天下的蓮師進入西藏,蓮師入藏後、強制的馴服所有的藏區所有猛烈的山神、地神(那些山神都不是蓋的,可能一尊的轄區等於一座五六千公尺高的山,非常強大。)

根據《除道障礙祈請文》的記載,蓮師這次行動的結果是:「......如是大神魔等,或有獻真實名,或有應允護教,或有願為僕者。」

蓮師馴服了所有的地神後,用他的能力介入他們的天命、強制改變了他們的飲食習慣,藏傳佛法從此之後也官方禁止進行血肉供養。

根據許多史料記載,蓮師本人非常排斥血肉供養,並曾向藏王說,若藏人還要做血肉供養、他就要回去印度。

當然,蓮師給予了替代方案,就是讓他們食用「煙供」、更舉辦了「世界煙供日」這一傳統。

總之,鬼神的飲食習慣往往天生、並不一定代表其性格,但若受人刻意操控、則往往會使情況更糟。

當然,一般人沒有介入、去改變鬼神天命的能力,只有部分的成就大師才有。

 

五、黑母為什麼要小孩?

《咒》的核心,即是黑母要收走女主角的女兒、但女主角不要,才延伸的一系列事件。

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將這個過程視為「個案」、而應將其視為「慣例」。
(其實,女主角才是打破陳家慣例的那個愣頭青、但這一個切點我會在第三篇文章談。)

《咒》中我們可以看到,陳家本來就有一個小女孩作為黑母的靈媒與通靈人,而她也在中段與女主角的女兒見面。

如果我們慎思,會意識到本來的小女孩與女主的女兒見面時、前者應該「剛好」是從一個女孩脫胎換骨成一個女人的時刻,亦即她差不多來了初經。

如果我們再慎思,會發現本來的小女孩雖然被黑母拿走了一邊的耳朵、但黑母收她的整段期間,其實並沒有真正迫害她。

我認為、被忽略的脈絡是「從陳家中持續挑選小女娃做通靈人」是黑母的習慣與傳統:

女主腹中的胎兒、若以傳統華人父權社會來看,就是「陳家」的女娃;這也是為何,女主還在懷孕時、黑母就已告訴她、要她將自己的女兒貢獻出來,這其實就是在指定未來要由這女孩接班做通靈人。

這與尼泊爾的「聖女(Kumari)」文化非常相近:

尼泊爾王室傳統上,會從特定族裔中、根據神的旨意選出一個初經尚未來潮的女孩,作為「聖女」,也就是神的代言人,細節可以看這裡:https://reurl.cc/5G9gNy
 

無獨有偶,需要「聖女」的是「難近母」,她跟「時母」一樣屬於激情形的女神。

所以,難近母從特定家族中選初經尚未來潮的女孩作為其代言人。
黑母也從陳家中選初經尚未來潮的女孩作為其代言人。

這其實是相同、但被忽略的脈絡。

 

六、黑母為什麼要名字?

這個其實跟上面我引用的「或有獻真實名」有關:

那段經文,是描述地方大神們將「真實名」獻給蓮師,這個描述源自許多文化的共同認知:
大部分的文化信仰中,都認為只要某人、某神或某鬼「獻上」自己的真實名(本名),另一個接受這個真實名的人、就能操控此人、此神或此鬼。

這也是為什麼,西方驅魔片中、驅魔師都會一直逼問魔鬼的本名,就是為了要得知其真實名後操控對方。

某個佛菩薩、某個大神或某個鬼的真實名,其實就是各文化中「咒語」的原型,不論是諸如不動如來咒、阿彌陀佛咒、藥師咒,或是以伏魔聞名的楞嚴咒,其實都是在誦讀該佛、該菩薩或一系列神明的真實名。

 

七、黑母結的是什麼手印?

我認為這是本片最有趣的地方。

《咒》中解釋,黑母的手印、是「八方天」手印的相反,八方天手印代表汲取福德、隱晦指出黑母手印的不祥。

我不確定我對這件事情的觀點,會不會是導演的本意與研究結果(若是,我作為一個相關專業者、認真高度讚賞。)

我認為,這要從一個有點遠的脈絡說起:印度大陸是一個倒三角形,簡單劃分為北印度與南印度兩端。

印度原住民本來住在北印度、但在公元前二十世紀前後,雅利安人從伊朗地區進到印度、霸佔了北印度區域後,將原本的原住民往南印度趕,形成了南北印度文化信仰與宗教上的對立狀態。

大家常聽到的「種姓制度」、《吠陀》經典、大梵天王等,都是屬於北印度的信仰體系:特別是種姓制度、就是雅利安人作為少數民族,為了統治多數的原住民、所創造出來的社會與宗教結構。

印度原住民本土文化,則在南印度蓬勃發展:他們的文化特色,帶有強烈的「革命」、「激情」、「批判制度」、「神秘崇拜」等特質。

印度歷史上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改革,大都是先從南印度掀起來、最後再推翻北印度的體制化。

比如佛教內部,《般若經》系統那種推翻僵化之教義組織的氣魄,就是從南印度發起,最後才影響了整個印度佛教。

一般來說,北印度宗教與南印度宗教,有明顯的幾個對立,粗暴細分的話:

北印度父權、南印度母權,北印度講究規範、南印度講究激情,北印度要求乾淨整齊、南印度歡迎放縱狂歡。

《咒》中提到的八方天、乃至後來發展出的十二天,就是北印度吠陀信仰的主要神祇。

其次,南印度的宗教信仰經過發展與整合後,其最大流派就是「性力派(Śāktaṃ)」,他們崇拜「生育」的力量,而性力派(Śāktaṃ)的主要神明,就是上面提到的時母與難近母。

 

所以:
北印度vs南印度
八方天vs時母與難近母
八方天手印vs黑母手印

這個脈絡的確有趣,再加上最後一點、也就是黑母的符號,注意看不難發現其實就是正倒兩個三角形共構而成的六芒星,而以六芒星作為神祇的代表、正是性力派信仰的象徵,梵語稱其為「Yantra」。

小結
黑母,是源自南印度、傳承到滇密,並經過閩南後來到台灣的陳家家神。

黑母既非佛、也不是密宗(不論是藏傳密宗或東密)的神祇,這兩系現存於世的主流密宗,都不流行、乃至明令禁止用血肉供養這類女性神祇。

(值得研究的是尼泊爾地區的尼瓦爾密宗,他們之中可能會有類似的儀式與祭拜存在,一直想去做田調卻各種沒機會。)

這種母性神祇的特性是:激情、狂歡,往往因此也喜於酒肉;黑母的原型應是時母與難近母、這兩系南印度性力派主神的形象揉合。

時母與難近母本非惡意之神、但的確也常有不符合主流道德觀的喜好。
(值得思考的是,這所謂的主流道德觀、會不會正是父權社會的觀念霸權?)

若依照《咒》來看,黑母一直在尋求並要鞏固的、就是她的通靈人,這一個思維脈落,其實與尼泊爾的難近母選聖女一樣。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