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人:胡佩伶
若人謠傳不實的功德、對大士來說是在勸請他們實踐該功德,故眾生更應勤於實踐功德。
據說,佛陀往昔為菩薩時,曾投生為一名財主:
他出身高貴、博學、正直、依循傳統、通達《吠陀》,又因為慈悲與大量佈施,故富可敵國、眾人敬仰。
讚曰:
本性正理王,博學為裝飾,
成為世間人,共同敬仰者。
有一次,菩薩前往王宮、他的岳母則到他家中探望女兒,母女便開始閒聊。
母親問女兒:「你的夫君待你如何?是否對你仁慈?你對他殷勤侍奉,他是否知曉?」女兒羞愧低頭答道:「他的品行高潔,出家人也不如他。」
然而,母親因年邁耳背而只聽到「出家」二字,便以為女婿已出家為僧;她便為了女兒的不幸而大哭,說道:「他為何拋棄我女而出家?這樣的行為算什麼?出家又算什麼?
「他英俊高雅、年少快樂、國王賞識,何必出家?家庭無憂、尚未老去,又怎可輕易出家?
「他正直、聰慧、傳統、友善,怎麼又草率地不管家庭?他時常供養、救濟和施捨,這樣的在家生活又有何不好?
「他為何要拋棄良妻、背離傳統?這種背離天理、放棄親友的人,怎麼可能會修行有成?」
女兒看到母親如此哭號、變得惶恐不已,以至於完全忘記對話的始末,以為母親是在外聽聞她的丈夫出家後、才來安慰她,因此也痛哭昏厥。
不久後,家族的親友、鄰居與僕人陸續聽聞此事,也痛心哀嘆;眾人紛紛趕來,聚在他家中,這就是世人同甘共苦的本性。
嗣後,菩薩從王宮回來,走近家門時看見眾人聚集,又聽到悲泣之聲,便命令侍者前去瞭解情形。侍者詢問之後回來向他稟報:
「眾人聽聞謠言,說您捨俗出家,所以他們聚在這裡關心此事。」
菩薩天性清淨,聽見此話,猶如聽見眾人的勸請般,想著:「善哉!如果眾人如此期望,那對我而言便是一件好事!
「眾人既然如此勸請,我若繼續留戀家庭、豈非懦弱?若我不追尋美德,只會身敗名裂、為人輕賤,這樣的苟活還不如死去!
「我應不負此名聲,憧憬山林慰眾念,遠離惡因與家庭。」
菩薩下定決心出家,並請大臣向國王稟告,國王將他傳入宮中詢問原因,菩薩回答:「稟陛下!我欲出家為僧,乞求陛下恩准!」
國王聽見之後感到疑惑,滿懷不捨地問道:「你有什麼煩心事而想出家?我們相親相愛勝過親友,哪有什麼問題是我不能透過金錢與權力為你解決?
「需要多少錢都告訴我!我都能幫你解決問題!還是你有其他原因,想離我而去?」
菩薩善言回答:「我在陛下的護佑下哪來苦惱?我並非因苦惱而出家,是因為有人謠傳我已出家、大眾都聚集哀嘆,所以我打算出家、成為他們所說的有德之人。」
國王要求:「大德如你,切莫因為謠傳便棄我而去!謠言本來就是任意出現、四處傳播,若放在心上實為荒唐、或照做就更荒唐不已!」
菩薩說道:「請陛下莫作是言!我應遵循眾人的期盼,請陛下試想:
「若人以『聖行』著稱、就不該有辱此名,故應重信義、知廉恥、依德行;若德行孚眾所望、更能光顯名聲;否則名聲不過虛假,終究如枯井般破敗。
「因此,我想捨棄家財:財是災禍鬥爭根,應避猶如瞋毒蛇。
「陛下!您不該違背我的意願,我知道您照顧我、但我什麼都不用,金錢是世人資生的工具,對出家人又有何益?」
聽到菩薩如此懇求,國王只好允許他。
但是,當菩薩準備入林苦修時,親友們流淚抱住其雙腿,試圖阻止;還有一些人恭敬合掌地擋住去路,同時以各種善言相勸,希望他能回家。
有些甚至以嚴厲的惡言漫罵、有些則提醒照顧親友的重要、有些說居家修行意義非凡、有些引用《吠陀》上的詞句、有些說居林生活的艱苦、有些提醒他責任未了、有些主張修行是否有福報與是否有來生尚未可知,總之是千方百計地來勸阻他。
他見眾人如此激情地反對他出家,思緒萬千地說:
「若自己的親友太懶散、應該規勸他才是,若規勸有益、哪怕言語粗鄙,也不違善友仗義之舉。
「但你們都在跟我說居家的好、公然阻止我出家,把出家當作惡事一般批判、試問這哪裡合理?死亡讓人悲傷、背德也是可悲,出家並非死亡、你們又何必哭泣?
「若你們是因為要跟我分開而悲傷、何不一起出家?若你們堅持在家有理、又幹嘛浪費淚水?你們執著家庭、卻不惜上戰場,這又哪裡合理?
「我曾在你們危難時刻真誠幫助你們,這些情誼今天竟然變成淚水!我看得出你們的語調、淚水、姿態都很真誠,既有如此真誠的友情、何不一起發善願、求出離?
「除非這些友情並不真誠?那就是善人所不齒之事、又豈是真正的義氣?
「世上真奇怪,惡人處於困境時至少也有兩、三個朋友,但有德之人要出家卻連個同伴都少見!朋友一起上戰場時、願意為對方挺身而出對抗戰象,但對我出家一事竟沒人要追隨,到底是我錯害你們錯了?
「『我要出家』一事讓你們不在想照顧我,我雖難過、又能如何?大家情感如此涼薄,可能是我的德行不足所致,無法啟發你們。
「不知道誰有這種德行與能力、能夠影響你們?我又何必做此幻想:居家之缺點如此明顯、出家之優點如此坦然,但對沒有智慧之眼的人來說,這一切都是茫然!
「凡人不願意為了避免此生與來生的苦痛而出家,反而放棄這種寂靜之樂、只為了追求感官享受,這種執著實在可憫!
「朋友們!你們迷惑此理,無法得到寂靜的超脫,若我居林修行有所功力、希望能摧毀你們的困惑!」
意志堅定的菩薩用柔軟的言語、勸說那些較為有智慧的朋友後,引領他們一起往苦行林。
所以,眾生應勤於實踐功德。
若人謠傳不實的功德、對大士來說是在勸請他們實踐該功德,故眾生更應勤於實踐功德。
佛弟子都是勤於行善、練習功德者,故應以功德為莊嚴;同理可證:世間少見修行之助伴。
菩薩本生鬘之財主本生第二十終。
小結:
帝釋天和婆羅門,
可人兒及善度魚,
鵪鶉酒瓶剎帝利,
蓮藕及財主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