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佛本生鬘百集》戒篇十本生之九菩薩本生鬘之蓮藕本生第十九

供養人:柯美森
享受寂靜之樂者,會視慾望為可厭、有害之物,深感厭煩。
據說,佛陀過去曾投生於高貴的婆羅門家族,具有各種讓人稱揚的功德。
他有六位弟弟,大都模仿他的品行、所以和他一樣受人恭敬,最後排行第八的是一位妹妹。
他學了《吠陀》的各種學問後、博學多聞而揚名天下,贏得眾人的崇敬;他視父母為神、如導師一般引導弟妹,遵循道德、住持家業。
嗣後,他的父母親過世,他在辦完葬禮、哀悼數日後,召集弟妹們並告訴他們:
「平常聚集一處之人終要面對生離死別,世間就是充滿了如此的痛苦;我雖深愛家人、但死神就如此毀去我等的家園。所以,我想出家,尋求一條真正有益的道路。


「因此,請你們好好善用家中的財物、互相扶持、遵行國法、持守戒律、勤於學習,莫要讓親族、師長和有求者們失望。
「所謂:
善依循國法,當勤習吠陀,
歡喜行佈施,過如法生活,
如此增名譽,德行及財富,
諸福樂資源,即使到來世,
亦能得安樂,因此莫放逸。」
弟弟們聽聞他要出家,心中非常不捨,淚流滿面,並且對他哀求道:
「我們的父母剛剛過世、希望不要再有骨肉分離之痛!你為何不在家中修行,一定要孤身入林?若你執意出家,那我等就跟隨你一同去修道。」
他回答:「大多數的世俗人不習慣處於僻靜之處,而且貪著於各種享受、視出家為畏途;我雖沒有跟你們分析出家與在家的利弊,但若你們真心想要出家,那我們就一同前去!」
他們七人帶著妹妹一起捨棄家中的財產、告別親友後出家苦修,另外還有一位朋友、一名男僕和一名女僕也敬仰他們的行誼,追隨他們進入山林中靜修。


他們十一人來到一個僻靜之處,那裡有著碧綠的湖泊,湖面上千百朵紅蓮盛開,還有蜜蜂成群,嗡嗡作響。
他們十一人在湖泊的周圍隱密處,各自搭建數間茅屋、彼此相鄰,每日持守戒律並修習禪定;其餘十人每隔五天,就會到長子的住處聽聞法教。
長子會適當向他們教授禪修的要訣,指出貪欲的過患、讚嘆少欲知足,並且呵斥諂媚、綺語、懈怠等過失,介紹寂靜、喜悅之道,此即如法之語。
女僕誠心敬愛他們、所以很用心的侍奉與照顧,她每每從湖中採集蓮藕後,會在蓮葉上將蓮藕分好,再用木棍相擊發出聲響、提醒他們用餐,然後離去了。
這十位行者會在完成唸誦和火供後,依長幼先後來取蓮藕,再回到各自的茅屋如法食用,之後繼續精勤禪修。
他們除了聽法日外、平日並不相見,如此的戒行和禪定使他們聞名遐邇;直到帝釋天聽到他們的名聲後,便來考驗他們。
帝釋天看到他們喜愛禪修、遠離惡患,無憂無慮專心禪定,更確定他們的確具足功德、便更想好好考驗他們。
讚曰:自然居寂靜,求德故應善。
帝釋天看見女僕採集了白嫩的蓮藕,清洗乾淨放在蓮葉上,並用花瓣和花蕊裝飾一番,接著打板告知行者們用餐時間已到、然後離開;帝釋天就立刻把長子那份蓮藕隱藏起來,趁機考驗他。


所謂:
或遭不幸事,或遭安樂失,
善為堅固因,真實現開展。
長子前來取食的時候,發現自己的那份蓮藕不見了,他想:「應該是有人取走我那一份。」於是便回到住處,未有一絲不悅、如常進行禪修。
其餘眾人則各自取走自己的那一份,各自回到住處食用,然後專心禪修,無人知曉長子那一份蓮藕遺失。
帝釋天用同樣的方法,連續五天隱藏起長子的那份蓮藕,但長子內心平靜如昔,全然不生煩惱。
讚曰:
君子寧死去,不任心散亂,
故君寧死亡,心不遭惱亂。
行者們在第五天的下午,如常來到長子的茅屋、準備聆聽開示;眾人突然發現他變得消瘦、眼窩深陷、臉色蒼白、聲音微弱,但他即使如此、仍然毅力驚人、閑靜如月,能量能感染身邊之人。
行者們恭敬詢問了他消瘦之因,長子也說出事情的經過。行者們心想:「怎麼會發生這種非法之事?」
又因看到他如此憔悴,更覺得心生痛苦,每個人都羞愧低頭,而帝釋天從中作梗、讓他們無法理智地分析與釐清。
於是,二弟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與不安,立下了很不尋常的誓言:「願偷拿你蓮藕之人,得到良宅、賢妻,子孫圍繞。」
三弟說:「願偷拿你蓮藕之人,身穿裝飾、美衣,子女繞膝,享用無盡財富。」
四弟說:「願偷拿你蓮藕之人,良田無盡、富樂不已,順從子姪,毫無節制地享樂。」
五弟說:「願偷拿你蓮藕之人,成為受萬王尊敬、如僕事奉的大王。」
六弟說:「願偷拿你蓮藕之人,成為掌握密咒、受朝廷尊重的國師。」
七弟說:「願偷拿你蓮藕之人,精通各種《吠陀》、掌握知識而見者恭敬。」
八妹說:「願偷拿你蓮藕之人,成為內外雙美、眾妃之最的王妃。」
友人說:「願偷拿你蓮藕之人,得到國王賜予四百城、至死都無法放下貪慾。」
男僕說:「願為了蓮藕而自毀之人成為村長,驕傲自大卻不受王責罰、歌舞自娛。」
女僕說:「願偷拿你蓮藕之人,因此忘記道德、遠離善法,嗜於美食。」
同居於森林中的夜叉、大象、獼猴等也在場聽法,牠們聽見這段對話後都深感羞愧與困惑。


夜叉首先發誓以表清白:「願誤拿你蓮藕之人,於寺院中遭遇各種不幸、只能在光天化日下洗滌破敗的污水處。」
大象說:「願偷拿你蓮藕之人,被人捕抓、綑綁、折磨,被迫離開寂靜的森林、進入城市。」
獼猴說道:「願偷拿你蓮藕之人,身著花鬘等裝飾、被趕到蛇洞前方,綁著梵線迫回居家。」
長子聽完後,平靜安忍地回答他們:「若人懷疑我實際上沒有失去餐食、卻虛偽假裝,願此人享受欲樂、稱心居家,終此一生。」
帝釋天對這些不尋常的、視慾望為懲罰的誓詞深感奇異,恭敬現身於行者們面前,但故意面露不屑地說:「你們聽我說:世人的努力都是為了追求欲樂、苦行者追求的也不過如此,你們何必詆毀欲樂?」
菩薩回答:「朋友!慾望只會帶來無盡過失,請聽從我所說、願你們都不受慾望牽制:
「享樂縛世而滅亡,
悲傷擾心諸厄難,
人君為此枉正法,
來生衰敗地獄去。
諸友間忽起怨恨,
踏上機巧諂詐途;
喪失名譽並受苦,
豈非求五欲所致?
既此欲樂能損毀,
今生來世貴賤身,
行者一心求解脫,
是故避之若毒蛇。」


帝釋天對此言深感認同、更對他們的功德感到欣慰,便承認自己隱藏蓮藕的行為、並把蓮藕恭敬獻上:
「我為了驗證您的功德、將您的蓮藕藏起來,如今確證您的功德、您真是眾人的導師!」
菩薩威嚴地質問帝釋天:「我們跟您沒有任何關係,為何您要來戲弄我們?」
帝釋天對他們的恭敬之心、使自己身上的裝飾都更加耀眼,他禮拜他們並語帶歉意地說:
「我剛剛說過、是為了考驗您們才來,請如導師的您們原諒我!我的不明智造成的困擾,請您們原諒我、寬恕我。」說完之後,帝釋天便不見蹤影。
所以,享受寂靜之樂者,會視慾望為可厭、有害之物,深感厭煩。
佛陀成於經典上,介紹當時的故事:佛陀、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富樓那、阿那律和阿難即是當時的七兄弟,蓮花色女是當時的妹妹,女僕是俱嚩惹,男僕是莊嚴長者、夜叉是大樂兔王,大象是波日洛噶,獼猴則是供佛蜂蜜的猴子、帝釋天即是聖伐闍羅子阿羅漢。
菩薩本生鬘之蓮藕本生第十九終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