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教中,對待諸如性慾等煩惱的態度,帶有「壓制性」、「毀滅性」的態度,幾乎可以說是一面倒的用恐嚇他人與自我恐嚇的方式,來強調「性慾」的可怕,佛陀甚至用:「寧可將性器放入毒蛇之口,也不要放入女性性器中。」等話語來教誡男性僧侶。
某一方面來說,這與小乘佛教的學法者狀態有關:這些弟子大多是煩惱力量不那麼強大、且能夠順從佛陀教導的「順民」;然而,我們都知道,在智識開發後,刁民會遠多於順民;再加上大部分的人其天性的煩惱是強大的,在這種情況下,針對他們進行「壓制性」的教導,不但不能有效防治其煩惱,反而會讓他的煩惱在暗地裡用邪惡的方式噴發出來。
更有甚者,很多人喜歡用繼承自儒家或是一神教裡面,那套二元善惡論來看待佛法修行:有慾望就是有罪、就是糟糕,戰勝不了煩惱就是邪惡、就是王八蛋等等;其結果是,沒有人能夠再誠實的面對自我的狀態,噤聲的狀況會越來越普遍,煩惱不再被視為一種無奈,而被視為一種污穢、一種罪。
然而,佛法的核心理論是「緣起」,意指沒有「絕對」: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任何人做出的任何行為與判斷,都是受到許多條件(因緣)的影響所致,如果一面倒的認為「這就是絕對的惡」,其實不但誤解事實,更無助於事。
總之,在某些場景下,我們可能都會變成加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