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修心法門簡介

 

a.前言

修心法門,是藏傳佛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是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中最為實際的技巧。

我讀書的時候,領受過許多不同的修心法門指導;今天在紐約又聽了法王講《修心八頌》,隨著年紀的變化,接觸的人、讀的書都越來越多,同樣的課程內容聽起來就有不同的體會。打算寫下這篇《修心法門簡介》,讓數年後自己回過頭來看時,有一個紀錄可以參考。

 

b.修心法門背景

修心法門源自藏傳佛法中的噶當派(bka gdams pa),「噶」是佛語的意思,「當」則是口訣;由於此派的大師,認為佛經的每一句話都是「修心口訣」,因而得名。

在藏傳佛法中,口訣(gdams ngag )與教典(gzhung)是兩類主要的教法分類方式,細部的差異在解脫協會的道歌海會上有談過:

簡單來說,口訣指的是經驗談;所以,噶當派大師們認為,一切佛經的內容,都是在生活中自我訓練的經驗談。

 

c.修心法門特色

修心法門有許多文獻,包括《修心七要頌》、《修心八頌》、《修心絮語》,無論如何,修心一詞就是「內心訓練」,這是一個非宗教性的練習,而是自我的鍛鍊。

 

修心的目的,從「所有的生命都追求快樂」作為共同的基礎價值觀,進而提出「錯誤的觀點阻礙我們得到快樂」,所以「必須經由內心訓練來扭轉這些觀點」;這雖然是佛法的共通價值觀,但修心法門在操作的方式上,有幾個重要的特色:

1.修心法門重視人際關係的練習,以每次與人互動時面對到的各種狀況,作為自我訓練、檢視訓練成果的機會。

2.修心法門重視思考,以求養成取捨好壞、輕重的智慧,特別是對煩惱的壞處、奉獻的優點等等;了解其各自的輕重優劣,達成扭轉錯誤觀點的目的。

3.修心法門一般不會單獨進行,而會搭配、或導向空性的禪修。

 

d.修心法門源流

修心法門的重要理論根據,是寂天菩薩所寫的《入菩薩行論》,論中談到了許多訓練自心、轉換視角的技巧,蔣貢康楚仁波切曾經將大量的修心方式,濃縮在兩個重點上:我們要看的更寬、看得更遠:不只看自己、還要看他人;不只看現在,還要看未來。

舉例來說,一時的激情可能給我們帶來短暫的快樂,但長期來看會有不可磨滅的破壞,訓練自心,讓自己意識到其輕重,就是種修心。

從其重視我們在面對人際關係時,訓練自心的方式,可以知道這是屬於大乘佛法的範疇;然而由於我們一般人,每天都在面對各種人際關係的糾葛,所以修心的技巧對我們又有深刻的正面影響。

 

e.修心要訣

修心的技巧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其理論很務實、很理性,但反過來說,正是因為它太務實與理性,我們在與人相處、情緒高昂的當下,往往很難扭轉一項的慣性,透過修心法門改變自己的想法、做法。

舉例來說,修心法門中強調要瞭解煩惱的迫害,但我們在面對逆境的情況下,實在很難不發起憤怒。

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缺少修心在生活中付諸實踐的重要竅訣:正念,也就是一種自我警覺、自我監察的能力。

我們之所以無法在憤怒的當下,想到煩惱的壞處,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暴怒、「警覺到」我們正在發怒,所以平常讀的再多都用不上。

正念、自我警覺,是在生活中訓練自心最重要的技巧,如果沒有這一股力量,平常讀的再多,都無法實踐在生活中。
 

f.眾法歸一

正念不但是修心的根本,也是佛法很多修持付諸實踐的助力,包括禪定、戒律,都以正念作為最主要的力量,所以在 無比噶舉派重要的祈請文—《金剛總持祈請文》中說:「教云無逸即是修正行」

 

那麼,何謂正念?

正念的練習,可以從簡單的方式來練習:試試看關注自己的呼吸、不要數數,再試試看數數自己的呼吸,兩種技巧都練習看看之後,你也會有些體悟的。

很多人都說,我被許多人批評,為什麼還能堅持自己的立場、推動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不被擊敗。

主要的原因,或許就是努力實踐修心吧!這是一切安樂的泉源。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