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居士的修行主軸——佈施與持戒(1)

佛陀時代、在家人與出家人的關係是「施與供」。也就是讓出家人「持戒」作為福田,而在家人「佈施」這塊福田而增長功德。
 
・佈施得來的果報如何運作?異熟、士用
既然當時針對在家人的修行建議,大多是鎖定於「福德」的修行,以成就「世間的福德」;由此可見、佛法雖然終極目標是追求解脫、擺脫輪迴,但是也會視對象、階段性地解釋:一個人造了善業、惡業,這些果報會如何產生、如何運作。
不過這種論述,在佛陀在世的時代並不這麼明顯;但到了佛滅之後的部派佛法時期就有很深入的辯論,這個討論就鎖定在「異熟果、士用果」兩大主軸上。「異熟果」和「士用果」
這兩種果報,正是影響一個眾生如何感受、感受為何的關鍵。
 
・關於第一種果報——異熟果:五蘊、感受力而言
首先,你是一個怎樣的眾生?
是人、是狗、是貓,這個答案是先天性的,叫作「異熟果」。也就是關於你這一世得到怎樣的軀體、怎樣的存在狀況。我身為一個人、這是我的「異熟」,我們都有共同的「異熟」。當然再分下去,男人、女人有各自的「異熟」。
為什麼叫做「異熟」呢?因為我們這一世造的業有善、惡的差別,但是從出生得到的這個結果、這個肉體本身部來自這一世所造、它是非善非惡的。
這個的專有名詞稱為:「因有善惡,果唯無記,異性而熟,故名異熟。」
 
生於世間的安樂取決於兩種果報,在下一篇將會繼續介紹第二種:「士用果」。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