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心是什麼?心在哪裡?

 

漢傳佛教歷史上的一個知名故事出自《佛祖道影》,是禪宗的二祖慧可大師在見到他的老師、禪宗初祖菩提達摩時,希望達摩能夠傳法給他,達摩將他痛罵一頓後、他斬斷自己的手臂以表至誠懇切:「請您為我安心。」
達摩:「把心拿來,我幫你安。」
慧可:「我找不到心。」
達摩:「我幫你安好心了。」


藏傳佛法一個類似的知名故事,是當時以名滿天下的大學者帕摩竹巴,第一次見到他未來的上師、禪修功夫深厚的岡波巴法王時,問到:「請問輪迴的根本是什麼?」他本來期待會聽到學理派的「無明」、「我執」之類的答案,但是岡波巴回答:
「輪迴的根本,就是你當下的這分心。」

 

心是什麼?心在哪裡?這一直是佛法修行者、特別是大乘佛法修行者最為關注的問題,岡波巴大師曾說:「輪迴與涅槃的差異,只在覺醒與迷惑而已,這都是心的樣態、而心本不僵固。」
從思想上來看,中觀派關注的是心本身的「迷」與「覺」以及「不僵固」,唯識派則強調心如鏡子一般的反射與透徹,密法則強調心的三個面向:本質上不僵固、表面極透徹、實用上極包容。

 

聽起來很複雜嗎?沒關係,密法是個美學的實修系統,善於用一種具象的美好譬喻傳達訊息。密法認為,心就像水晶與玻璃:它本身沒有任何顏色、所以不僵固,也因為沒有顏色、所以可以包容一切的投射、因此極包容,更重要的是極為透徹、所以能「如實」映現出一切。

附上羅卓泰耶在其《無比達波噶舉見修之歌》中,描述大手印禪修者,所要認識到的「心之本質」的段落,最後用琉璃、油燈來譬喻:
云何基位大手印?本歸實理及迷理:
不偏私於有或寂,離增益誹謗諸邊,
非因所生緣所轉,迷力難令其惡化,
悟力難令其優化,未曾迷亂未解脫,
其體究竟無所得,其相無礙展森然,
遍在有寂如虛空,遠離迷亂一切基,
自明堪現諸相識,阿賴耶識為其伴,
此無記之明覺分,體性本空自性明,
無別此即明覺藏,難以指認中空界,
無垢大寶澈琉璃,自覺自明油燈景,
難說譬如啞巴受,無覆本智極寬坦,
明光法身善逝心,本來清淨任運成,
種種譬喻難表徵,種種文字難詮說,
思難抉擇即法界。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