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怎樣的正念練習會揠苗助長?

我發現不少網路資料在分享「正念」練習時,很容易加入許多「結果」、把結果誤導成「方式」。
舉例來說,有些人主張練習正念時必須先「認出自己的習性」再「認出自己的情緒」和「認出自己的信念」,吧啦吧啦吧啦
這種論述常見的問題是「倒因為果」,會導致揠苗助長這一結果。
這就很像是,如果我們視力不好、透過一系列的保健方式,我們或許可以「看清楚」影像。


然而,如果一開始在該專注於保健時,不好好保健、結果只關注在「看清楚」(比如用力撐大眼睛假裝自己看得到):
若不在該「保健」時保健(種真因)、而是假裝自己看清楚(塞假果),就無法得到「看清楚」這個真實的結果。
前陣子有一個學生就問了我這樣的問題:
這位同學在某次準提班中場休息時,來問我他在生活禪修上遇到的問題,他告訴我、他曾經跟某位上師接觸時,上師告訴他日常生活痛苦且情緒起伏大的時候,只要「正視」自己的情緒,情緒漸漸就會過去。
「然後呢?」我問他。
他說:「但我不太清楚確切怎麼做。」


我後來發現,他的「氣餒」之處,在於每次他感到強烈的情緒起伏時,雖然會練習禪修去「正視」情緒,但是他會一邊禪修、一邊「期待」情緒過去。
這就是禪修專業術語上所謂的「希懼」,亦即「希望」與「恐懼」:當我們聽到了太多禪修的結果,就會很難「純粹地」禪修、「純粹地」正念,而會加入太多期待與恐懼,這些反而會破壞了禪修的練習本身。
種因的時候,只要專注調控因緣、不用希懼果會如何發生,則「果」就會漸漸浮現。
更白話地說:只需要照著步驟走,一切就自然會出現。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大手印禪修系統中非常重視「無逸」、亦即專注,此即「無希懼」的體現。
大手印的練習,重視必須透過「日常的練習」與定期的「強度練習」來達成。
就像是一個健康的身體,需要日常的輕度運動(多走路之類的)與的強度練習(重訓等等)。
同樣的,我們提供的日常訓練是3%的歇在禪修練習、重訓則是「一日禪」,一日禪由四座的一座禪構成。
一日禪目前每月在台北、桃園、台中跟高雄都有一次的現場共修。
「一日禪」是噶舉派禪修系統的整合,帶有「大手印」禪修的特色,一般認為只要掌握這三大因緣、那麼不論做任何禪修,都能進步神速。


我建議有興趣的朋友,先加入羅卓仁謙的LINE@,然後:
1️⃣日常練習:
按下選單的「3%」按鈕,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練習。
2️⃣強度練習:
按下「線上佛學院」,右滑到「禪修課程」,然後看完八堂課。
八堂課的技術既可以在日常練習,我也很鼓勵大家每月來一次一日禪練習。
https://lin.ee/vwL5W6u
未來,我會花更多時間跟大家介紹一日禪的特色及重要性。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