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

《佛本生鬘百集》戒篇十本生之二菩薩本生鬘婆羅門本生第十二

供養人:游正志
大士們因知恥而不踰矩:菩薩某一世曾投生於門第高貴的婆羅門勝族,家風高雅、注重禮節及教育,受人尊崇。
他依序完成洗禮、束髮禮等成長儀式後,為了學習《吠陀》而拜於一位博學、高貴、正直的老師。
讚曰:
博學能熟記,順從傳統道,
年輕性安靜,蒙受師慈愛。
掌握功德咒,長興大法力,
能伏來怨敵,何況一般人?
有一次,他的老師為了試探弟子們的品行,所以故意對弟子們訴苦,說自己家中貧窮、無人肯相助,不知何時才能過上好日子,處境艱辛痛苦非常。


弟子們因為尊敬老師、如受鞭策的馬一般大受觸動,便每日勤於外出化緣,獻給老師。
但是,老師又告訴弟子們:「你們化緣得來的飲食,僅能解除我的飢渴,但對改善貧窮並無助益!你們應該設法化來錢財,所謂:飲食除飢渴,咒藥祛疾病,唯財除貧苦。」
弟子們回答:「若老師需要錢財、我們必會努力,但我們身為婆羅門、不善理財,若施主不肯佈施,我們也沒有其他的方法了。」
老師說道:「其實律典上有記載婆羅門的生財之道,只是我年邁了、難以實踐。」弟子們懇請老師告知他們婆羅門的生財之道、認為自己年輕力壯必能實踐。


老師又說:「你們雖然年輕力壯,但是太懶散了、應該很難真的生財,但既然想聽、我就告訴你們:
「律典曾說,婆羅門若面臨窮困、則就算行竊為生亦可,因為窮苦是世間最窘迫之事、為此享受他人財富並無過失。
「其實,世上所有的財物本來都歸屬婆羅門、所以就算直接搶劫也本無過失;但你們應該愛護名聲而不這麼霸道,改成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暗暗計劃竊財即可。」
大部分的弟子們平時戒律鬆散、不分善惡,一聽到有此方法便都顯得躍躍欲試,唯獨菩薩低眉嘆息:
菩薩性善故,不喜此惡方,
餘人少智故,許為真實法。
老師看到菩薩的不卑不亢的反應,好奇於他是懶得行動、抑或不在意師徒關係、或是認為那是惡法,因此試探地問道:「尊貴的婆羅門!其他同學們不忍我貧苦窘迫、紛紛去行竊了,為何你不跟隨他們?我都說得這麼清楚了、你仍然沈默不語,是否對我的痛苦視而不見?」
菩薩恭敬頂禮老師後回答:「願您苦難早日消盡!」接著說:「我並非不敬愛您,只是您所傳授的這個行竊之法並不實際,因為世上沒有『不為人知』的可能、也沒有任何『無人之處』。
世間無閑地。若行諸惡事,
無形諸鬼神,時刻觀察人。
天眼常開敷,見行者所為,
以為無人知,造作愚鈍行。
我從未知見,閑地可做惡,
未曾有一處,不為人所知。
惡行他所見,亦為我所見,
我所見之事,必為真實見。
若我刻意作,他人或不見,
若我貪造惡,必為他所見。」


菩薩看到老師並不憤怒,接著說:「因此,學生實在不敢苟同這種行竊的行為:若已能分辨善惡、怎麼能損德以求財?所以我不相信您的誤導,不會為了求財而暗自行竊。
「我寧可身著敝衣、持缽化緣,眼睜睜看著冤家廣廈玉食,也無法昧著良心造惡,哪怕這可以讓我富如天王。」
老師聽完菩薩的想法後,喜悅敬佩地起身說:「太好了!徒兒!你真是一名合於善法、聰慧又莊嚴的尊貴婆羅門!」
愚人無端離正道;
君子大難不行邪,
苦修多聞慧為財。
秋月升起嚴蒼穹。
卿為貴族之莊嚴;
所學聖典成大用,
善行教授盡通達,
我之辛勞大功成。
因此,大士們因知恥而不踰矩。
所以,大乘聖者們都如此知恥勇猛、聲聞聖者們也因知恥而斷惡修善,故知恥值得稱讚,更應修學明示善惡、令人知恥的經律。
菩薩本生鬘之婆羅門本生第十二終



回列表頁

相關熱門文章

訂閱電子報

訂閱羅卓仁謙電子報,一同加入上萬位朋友了解佛學知識、佛教儀式或佛法價值觀